離子滲氮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可以通過控制滲氮氣氛的組成、氣壓、電參數、溫度等因素來控制表面表面氮化層的結構和擴散層組織,從而滿足零件的服役條件對性能的要求。
在離子滲氮化合物中常遇到的氮化物相有兩種:γˊ-Fe4N相和ε-Fe2-3N相。離子氮碳共滲還可能出現Fe3C相。影響化合物層中γˊ和ε相含量的因素。
隨著鋼中含碳量的增加,氮化物層中ε相也隨之增多。同時,隨著形成氮化物的合金元素如鉻、鋁、鈦、鉬的存在,降低了氮在鋼中的擴散速度,提高了化合物層中的氮濃度。
在最初形成的氮化物層中具有最多的是ε相。隨著保溫時間延長,ε相減少,γˊ相多,
從而使ε相的相對含量急劇減少,而后下降趨勢變緩。經長時間滲氮后ε相可能逐漸消失。
每種材料都存在一個溫度臨界值,ε相和γˊ相含量都會隨氮化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再減小,直到化合物層消失。
氣壓的影響實際上是通過氣氛中氮離子濃度、濺射及凝附強度而起作用的。
離子滲氮氣氛中氮和碳的含量是影響化合物層相結構的最重要因素。
隨著含氮量的增加,ε相含量增多,此外白層厚度也隨之增加,這是因為氣氛中含氮量增加,滲氮表面的氮濃度相應升高的結果。材料直接用氨氣滲氮時,化合物層中的ε相含量相當多,用熱分解氨則大大減小。
離子滲氮氣氛中添加含碳氣體將抑制γˊ相形成,而得到以ε相為主或ε單相結構的化合物層。含碳量超過臨界值時,開始出現Fe3C,化合物層由ε和Fe3C兩相組成。含碳量繼續增加,Fe3C量增多,ε相逐漸減少直到完全消失。此時表層僅由薄薄的Fe3C構成。
氧對離子滲氮化合物層的影響:少量氧氣使化合物層中ε相的含量有所增多,硬度也有明顯提高??墒呛跆鄷r,試樣表面氧化,氧化膜將阻礙氮原子滲入,表面氮濃度降低,化合層中ε相含量、厚度和硬度都下降。
影響離子滲氮氮化層結構和組織的因素很多,只有熟悉了解理論及足夠的實驗驗證,才能更好的控制氮化層中不同組織的含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