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全退火是將鋼件或鋼材加熱至Ac3以上,保溫足夠長時間,使組織完全奧氏體化后進行緩慢冷卻,以獲得近于平衡組織的熱處理工藝。它主要用于亞共析鋼(wc=0.3%~0.6%),其目的是細化晶粒、均勻組織、消除內應力、降低硬度和改善鋼的可加工性。低碳鋼和過共析鋼不宜采用完全退火。低碳鋼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,不利于切削加工。過共析鋼加熱至Accm以上奧氏體狀態緩冷退火時,有網狀二次滲碳體析出,使鋼的強度、塑性和沖擊韌度顯著降低。
在中碳結構鋼鑄件、鍛(軋)件中,常見的缺陷組織有魏氏組織、晶粒粗大和帶狀組織等。在焊接工件焊縫處的組織也不均勻,熱影響區具有過熱組織和魏氏組織,造成很大的內應力。魏氏組織和晶粒粗大等會顯著降低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,而帶狀組織使鋼的力學性能出現各向異性,斷面收縮率較低,尤其是橫向沖擊韌度很低。通過完全退火,使鋼的晶粒細化、組織均勻,魏氏組織難以形成,并能消除帶狀組織。
完全退火采用隨爐緩冷,可以保證先共析鐵素體的析出和過冷奧氏體在Ar1以下較高溫度范圍內轉變為珠光體,從而達到消除內應力、降低硬度和改善可加工性的目的。
完全退火工藝參數的確定。
1)加熱溫度。完全退火溫度必須適當地高于Ac3點,原則上碳素鋼為Ac3+30~50℃,合金鋼為Ac3+50~70℃。
2)保溫時間。工件在退火溫度下的保溫時間不僅要保證工件燒透,即工件心部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,而且要保證全部得到均勻化的奧氏體。完全退火保溫時間與鋼材成分、工件厚度、裝爐量和裝爐方式等因素有關。通常,加熱時間以工件的有效厚度來計算。一般碳素鋼或低合金鋼工件,當裝爐量不大時,在箱式爐中退火的保溫時間可按下式計算:
t=KD
式中t-保溫時間(min);
D-工件有效厚度(mm);
K-加熱系數,一般K=1.5~2.0min/mm。
若裝爐量過大,則應根據具體情況延長保溫時間。
3)冷卻速度。冷卻速度根據鋼種和性能要求而定,總的原則是使其組織在珠光體區域進行轉變。若冷卻太快,則會使生成的珠光體片層太薄,硬度過高,不利于切削加工;若冷速太慢,則會降低生產率,并出現粗大的塊狀鐵素體。冷卻大致可這樣控制,碳素鋼為100~200℃/h,合金鋼為50~100℃/h。總之,退火后的冷卻應當充分緩慢,以保證奧氏體在A1溫度以下過冷度不大的情況下進行珠光體轉變,否則將因過冷度較大而獲得彌散度較大的珠光體組織,使硬度偏高。當溫度降至600℃左右時,奧氏體向珠光體的轉變已經完成,為了提高生產率,此時可以出爐空冷。